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宏观
屋顶变身“发电站” 隔热防漏把钱赚
发布时间:2023-08-20 13:16:06    来源:客家新闻网


【资料图】

“把易地搬迁安置区闲置的屋顶建成光伏小电站,晒着太阳赚钱,增加集体收入,确实解决了安置社区缺钱办事的难题。”崇义县文英乡安置社区管理员陈敏说。

8月19日,记者在文英乡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看到,安置住房屋顶上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,这些光伏板组成的“阳光棚”不仅隔热、挡雨防漏,还非常美观。这是该县实施建设的150千瓦容量并网型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,目前各项安装基本完成,本月底就将并网发电,预计年收益可达7万元。这些收益不仅可以用于安置社区基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,还可以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,促进增收。

今年以来,崇义县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,以“增强社区自身‘造血’功能、提升自治能力”为重要内容,始终把持续增加安置区集体收益、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扛在肩上、抓在手上、放在心上、落实在行动上。计划从衔接资金切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充分利用集中安置区闲置屋顶光照强、日照长、热量足等资源优势,分批次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。根据各安置区实际情况,实行“一点一方案”的方式进行安装,在项目批复前对所有安置区屋顶进行总体检查,聘请专门的公司进行规划设计,既保证了房屋外立面的美观性,又可保证屋顶防水、隔热的实用需求。项目建成后,项目资产全部移交安置社区管理,并聘请光伏运维公司进行专业维护,光伏收益则全部归安置社区集体。

据了解,通过实地勘查,该县14个集中安置区,闲置屋顶可利用面积超1.6万平方米,可安装光伏总装机2400千瓦,全部建设完成,每年可实现稳定收益110万元以上。光伏板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25年至30年,光伏电站的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安置社区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,实现收入可持续。目前,崇义县已开始谋划2024年集中安置区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入库工作。(记者余书福 实习生张月 通讯员胡家升)

[责任编辑: 邱晓玲]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